目前分類:【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佛制出家二眾應捨家棄欲,學持淨戒,全心修行,再將所學行法布施供養有緣人,其本份即是做為一心修持梵行的行者為眾生做師做範,爾後再以所學隨緣行法布施,引導在家人培養出世善根、褔德、因緣。

在家二眾則應持守五戒、菩薩戒法,除早、晚功課外,平日更要盡心盡力護持三寶,一心培褔消障,待根機成熟時則亦應發心捨家棄欲,出家修道,提升褔慧境地。

佛所制之四眾本份,其實亦是隨順眾生根機及因緣而制,並非有所分別對待,若四眾弟子各自能認清本份,各盡其職,相亙扶持,則能各有所成,若是本末倒置,則本份未盡,道業必然不成,佛陀家業亦無法延續。

觀今末法,四眾行業多有顛倒之象,在家人不護持三寶,反興白衣升座,管束僧眾,欲令僧眾為居士護法修行。出家人沒人護法,道糧欠缺,只得改以修褔,行世間善法而忽略了本份自利利他的修持行業。

特別是在家的念佛人,因誤解淨宗行持方法,以為一心求願往生,便是該“萬緣放下”什麼事也不做,只要閉關聽經念佛就好,於是在家人也希望得到道場僧眾護持,不修褔,不盡弟子本份,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真是令人感到憂心。

我十多年間在海內外,就見到太多這樣的在家念佛人,表示希望能到道場常住,什麼事都不做,只想聽經念佛求往生,我即問那你吃飯怎麼辦,是不是都要僧眾為你準備呢?

要知道出家人的時間是屬於十方眾生的,是先用來一心辦道以期早日成就道業爾後還要廣度眾生還四重之恩的,若把時間都用在侍候你個人念佛求往生,你有這褔報能堪消受得了十方眾生的褔報供養嗎?

況且,若是以此錯誤知見,欲私心自了,即使真有人護關,也會著魔,不但不能與佛菩薩的菩提心行相應而感佛接引,還折損了褔報陰德,障礙自己修道成就的時機。

要知道,一般而言,在家人之所以仍為在家居士,乃是因為宿世尚未修足出世善根、褔德,是自己本身對於五欲塵緣尚有較重的貪著,故自然會選擇以在家身入佛門,若是出世善根褔德已具足者,就必能招感出家修道因緣而能一心辦道堪受十方供養.

故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份就是要積極地盡心盡力出錢出力護持三寶,為自己踏踏實實努力的培褔消障,同時並盡其所能地斷除五欲,培養修持出世淨梵的善根,直至出家修道因緣成熟,這才是正確的修行次第,若不能踏實依據本份行持,則所行無根,無褔無德,道業定不得成。


----釋仁敬 法師----
 

承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了解如何顯發善根,首先要對善根的定義清楚。

有一個人抓到了偷腳踏車的賊,二話不說就對賊拳打腳踢,這樣的人有沒有顯發善根?看起來似乎動手有理,但實際上是惡根顯發,所以不用作意就牽引了以暴制惡的行為。

另一個人也抓到了偷腳踏車的賊,雖不拳打腳踢,然卻以一番大道理訓之,看起來似乎也訓很講道理,也慈悲多了,但善根仍舊是沒有顯發。

所謂善根,顧名思議就是善良的根性;本性;美好的性德。善根顯發了的人無論面對善惡外境,當下皆應是保持在以善心善行自然地回應外境的狀態(除非是大菩薩權巧示現例外)。

有一個善根深厚的老婆婆,見眾人替她抓到了偷她腳踏車的賊,她第一個念頭就想先看看這個人有沒有受傷,因為她的腳踏車後輪有些壞了,擔心他騎走時有沒有出了什麼事…。這就是真正善根顯發了的樣子。

那麼修行人要如何顯發善根呢?

這種本具的善根是需要累世修積來的,當前若不具,那就要努力修懺悔法,要精進念佛、拜佛求加持,再來就是要多聽經明白因果及真實的道理,從理論的對照中去觀照以及遵循經教的準則,一一地依教奉行,一點一滴的培養善根,這事是急不來的,是必須踏實累積的。

當然,若靠自力修行,那很可能在無量劫中都還是惡性、惡根在做主,所以只有至誠懺悔,求佛力加持,仰仗佛力攝受,當感應到佛的大慈悲注入內心而受到感動之 時,當下我們本具的善根也會頓時顯發,如千年暗室中頓時現出光明,但這種光明還需要透過保持,也就是不能片刻離開三寶,這才能安全地再繼續累積深厚的善 根,直到自性本具之善根圓滿顯發,也就是直至成佛之時才行。


-----釋仁敬 法師-----
 

承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班】

課前預習 (三十七) 忘恩負義之人念佛不能往生西方淨土

往生淨土只要具信行就萬不漏一,但你真的具足真信切願老實專修念佛了嗎?

一個人,若真信佛願,則能見佛大慈悲心,見佛心愍念眾生、護念自己者,無不被佛的無私的愛所感化,而顯現身心柔軟,法喜無量,這樣的人,能不思佛恩,能不報佛恩嗎?

一個人,若是從師長之緣而真得到解脫之法,必定能體會師之悲心,師之智慧,更了知法賴僧傳,若無師之助緣,茫茫紅塵濁之中,又何能得遇佛陀大法,了知三藏甚深法義?故亦必生報答師恩之心,更無可能有過河拆橋,捨棄師長之行。

現今世人,根性陋劣,具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之人,實是少之又少。

有些人雖遇大法,雖能心生隨喜,然貢高我慢,自以為是之業障使之不能生起恭敬奉事學法之行,於此因緣則易當面錯過。

雖具褔德,然亦受褔報所害,不懂惜褔敬法而反損大福,又因自私自利、懈怠懶散之習性使然,使得於學法中不能累積真實褔德。

這類根性之人,即是少善根、少褔德、少因緣,雖也得遇大法,然不符阿彌陀經上往生的條件:「不得以少善根、褔德、因緣得生彼國。」

要知,往生淨土之法確是能令三根之人皆得今生往生成佛,但往生成佛之人本身亦須具足成佛的條件才行啊。

實際上,依我們客觀的觀察,現前這樣的人真的是不多啊,所以《無量壽經》上才說:此法「易往而無人」,明明是萬不漏一的法,為什麼會易往而無人?問題就是出在這裏,就是因為是少善根、褔德,心行不一,還自以為是真信切願,念佛亦有口無心,所以臨終時便不得往生。

所以,念佛人一定不能大意,要細細思惟自己的身口意,是否是多善根、褔德之人,是否真是具足了真信、切願、老實敬佛、敬法、敬僧(師),以真誠恭敬心專修淨業的老實的念佛之人。


----釋仁敬 法師----
 

承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